非遗

一抹天青匠人笑 无人知其辛酸泪——记汝瓷大师王国奇的苦与乐

  王国奇,男,生于1969年2月,祖籍宝丰县清凉寺村。自小受汝瓷文化影响,1995年开始学习、研究汝瓷;2005年任清凉寺汝瓷协会副会长;2006年在清凉寺创办汝瓷作坊,成立宝丰县清凉寺汝瓷复制中心;2011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六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12月被宝丰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第七届宝丰县专业技术骨干人才”;2013年1月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王国奇先生的汝窑《圈足洗》荣膺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天青出 匠人乐
  时空回转,十六年前,即2004年4月6日,王国奇至今犹记:满面尘霜,满腹紧张的他牢牢盯着窑口,时时关注温度,像一个等待孩子出生的“毛头爸爸”,既期待,又害怕。
  这一窑他放进去了七八件瓷器,调的都是古书上所说的徽宗皇帝梦寐以求的天青汝瓷,而且为了恢复古法烧制技艺,在汝瓷烧制中的胎料和釉料的配置中,不添加任何人工材料,力争仿古人之法进行制作,重现北宋汝官窑的魅力。为这,他努力了近十年,试验了无数次,失败了无数次。这一次会带给他什么样的结果呢?
  住火后的第二天早晨5点不到,王国奇就起床了,心里像揣了兔子一样乱跳,这一窑又会怎样,失败了无数次心里本无太多期待,然而这次却冥冥之中有些许不同,王国奇慢慢打开窑门,胆战心惊往里看,这一看,一向不苟言笑的汉子乐了,因为在一片断砾残片中兀立着一只圆洗,泛出曾无数次在梦境里出现的雨过天青色,这次他喜极而泣。
  后来这只天青釉圆洗,卖出了5500元的价格。“那一窑放进去七八件,就成了那一件。”虽然时间已久,但那份迟来的成就感,在王国奇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当时,清凉寺有四五家都在烧汝瓷,王国奇是第一个烧出天青色的人。
  天青孕 十年苦
  为了天青色瓷器的孕育成功,王国奇不断充电,不断跋涉,不断实践……
  初中毕业的王国奇,深感光凭爱好和已掌握的简单的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汝瓷烧制的博大精深。为了弥补知识短板,他先后自学了《陶瓷工艺学》(上下册)、《陶瓷材料学》等专业书籍,凭着对汝瓷的爱好,这些枯燥专业的书籍,王国奇看起来却是津津有味,沉迷其中,这使得他与同村的烧制艺人们相比在理论基础上占据了优势。
  他凭借着理论基础,明白汝瓷天青色与原料关系很大,比起同业者,他更加注重对汝瓷的成分、构成和原料的研究和搜集。为了搜寻烧瓷所用的石料,王国奇踏遍了清凉寺附近的山奕沟壑,并且不断扩大范围,南到鲁山、南召,丹江口,北抵山海关,只要发现一点线索,他就不会放弃,十年来,足迹踏遍了祖国大地。
  1995年,王国奇在家里建了第一座实验窑,他认为靠现代工艺实现天青色并不难,难的是完全按照古人的方式和配方烧制出天青色。
  那时,他不停地在附近的山上转,每看到一种新石头,就拿回家粉碎,掺到釉里面,一遍遍尝试。试烧的五六年间没有收入,王国奇借遍了亲朋好友,依然没有放弃过寻找汝瓷釉料的想法。很多人劝他,不要再烧了,“后来我自己也张不开口借钱了,2000年左右,我还去宝丰开过饭店。”不过,生意只做了几个月,对汝瓷的那点挂念又把他拉回到老本行。“我的兴趣是烧瓷器,不爱做生意,汝瓷这东西感觉好像是有吸引力一样,烧了以后就会上瘾。”王国奇觉得,每试验一次,希望就多一次,他认为自己一定能把纯正的北宋汝瓷烧出来。
  就这样,十年辛苦,一个天青釉圆洗赫然而出!继而,好消息接二连三传出来,多项荣誉加身:他先后被授予“第六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原陶瓷名匠”等称号,其作品“圈足洗”获得201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国奇半生,少年时怀天青梦,青年时追天青梦,中年时圆天青梦!在火的冶炼中,土石涅槃成瓷,国奇追梦成功!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517573207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